去年7月,中俄两国空军在白令海空域组织了第8次空中战略巡航。其中,两架中国轰-6K轰炸机和两架俄罗斯图-95MS轰炸机联手,飞入了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,距离美国本土最近时仅200海里。这是中国轰炸机首次闯进这片敏感空域最正规的配资公司,也是中俄首次以战略轰炸机的形式进行联合巡航。
当时,中俄这一空中战略巡航行动,也引起了国际社会,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,一些美媒更是发出疑问:中国核轰炸机首次现身阿拉斯加附近空域,到底有何用意?
不过呢,都没人能说清这两架涂着八一军徽的钢铁巨兽究竟为何而来。直到一年后的今天,美国《空军时报》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才终于揭开谜底,而这个答案比任何军事威胁都更让五角大楼坐立难安。
展开剩余75%《空军时报》8月14日刊登的文章引用了美国空军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专家德里克·索伦的报告指出,中国更可能是在展示其核战略“三位一体”体系已经成型。
在索伦看来,中国的“三位一体”体系包括陆基洲际导弹、潜射洲际导弹和空基核武器,轰-6N是空基核打击力量的核心。飞到阿拉斯加,证明中国轰炸机有能力远距离投送,威胁美国本土。
索伦还指出,轰-6N航程达6000公里,能发射射程达2000公里的KD-21巡航导弹。在去年7月巡航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后,同年11月,中国又派出了轰-6逼近关岛。对此,索伦直言这是“首次针对关岛的空中核打击演练”,说明中国空军的后勤、导航和空中加油能力已经能支撑全球行动。
刚一开始,索伦以为这是对去年7月北约峰会批评所谓“中国援俄”的回应,但后来发现时间对不上——11月的关岛巡航说明,这更像是中国在展示轰-6N自2019年服役以来的新能力,以及核轰炸机基地的升级成果。
除了以上原因外,索伦还表示,另一重要动因可能是警告美国停止“核共享”政策。他认为,美国已经在德国、土耳其等北约国家部署了核武器,还想在东北亚地区日本和韩国部署,这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担忧,所以中国有必要出动轰炸机飞到阿拉斯加,明确告诉美国:“我拥有对抗你在核共享方面所采取的行动的手段和意愿。”
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,为什么美国人还一直耿耿于怀,拿中俄轰炸机飞临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来说事?说白了,就是面子和里子都挂不住了。
几十年来,美国习惯了用B-52和B-1B在南海、黑海晃悠,挑衅别人。现在中俄反过来,带着核轰炸机飞到美国后院,等于当面打脸。美国人不习惯这种“被威胁”的感觉。北美防空司令部(NORAD)虽然进行了拦截伴飞,但全程被动应对,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北极地区防御的薄弱。
更让美国头疼的是,这不是一次性表演。从2019年到现在,中俄已经搞了9次联合空中巡航,从日本海到东海,规模一次比一次大。而去年7月的阿拉斯加巡航,也不过只是其中一次。
这表明,中俄空中战略巡航正变成常态,双方配合越来越默契。未来,随着中俄军事合作的加深,类似巡航只会越来越多。
这一点,索伦在报告中也坦言,一旦中美关系恶化,“我们会看到联合巡航重启,甚至是中国单独的常态化飞行。”
说到底,轰-6N飞到阿拉斯加,就是中俄联手给美国立的“新规则”。过去,美国仗着全球霸权,四处耀武扬威,军舰军机在台海、南海随便晃。现在,中国用轰-6N飞到美国后院,俄罗斯的图-95MS助阵,等于告诉美国:你能来我家门口,我也能去你家附近转一圈。
这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,而是心理战。中国在展示:我有能力、有底气在全球任何角落亮剑。而《空军时报》花了一年才琢磨透这层意思,可见美国人对这种“新规则”有多不适应。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,突然发现有人敢来自己家门口敲桌子,心理落差可想而知。
事实上,对美国来说,真正的威胁不只是轰炸机,而是战略平衡的改变。《空军时报》承认,中国的核三位一体已经成型,轰-6N能打到关岛,未来轰-20服役后最正规的配资公司,隐身能力和航程还会更强。而在这个背景下,一个新的战略时代已经拉开序幕——一个美国不得不学会与中国平等对话的时代。
发布于:海南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